房价还能撑多久(中国房地产还能撑多久)

房价还能撑多久

房价还能撑多久

中国现在的人口增长速度早已缓解,有些地方发生持续下滑发展趋势,许多大都市已经开始抢人了,在与大都市竞争中,小县城除开房子价格很有可能比较划算以外,什么方面都不占优势,当然阻止不了人口流失。除此之外,由于高校扩招,现今高考升学率愈来愈高,上大学小孩愈来愈多,这群人摆脱县城以后,极少有回来的,并且,她们在外地长根以后,有的还会把老人接过去,那样造成县城人口恶循环。

农户并没有好的工作,因此就并没有稳定的收入,无法承受不断二十年的借款。当县城房子价格超过具体承担能力时,大概率会发生还不上贷款的状况。县城欠缺工业生产支撑点,高质量的公司过少,赚钱机会少,非常占比的农民借助房地产业有关行业赚钱。现如今房地产业辉煌时代已经结束,即将进入冰川世纪,农户将来从房地产 业里的收益也会降低。

很多小县城在产业和人口上面不占优势,在我国现在的情况是人口生育率在下降,而且还是人口出生率下降的态势已经形成,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发展现在开始到来,在这样的社会发展环境下,小县城的人口是在向大中小型大城市流动的,小县城的人有能力的最佳选择是一二线城市,能力差点儿的挑选三四线城市,小县城的人口排出状况较为严重,伴随着乡村人口和城镇人口的持续降低,小县城的人口每年都在降低。

城未盖房子恰好,一盖就多。如今,一般县城但凡大搞房地产的,都面临着房子比较严重过剩的形势,有些空房子率大达40%,确实令人担忧。现阶段,人口老龄化严重,出生率下降,将来必须住房的人口会越来越少,消化吸收过剩的房子根本不可能。现今供不应求没什么问题,过一段时间,很可能就无价之宝无市了。由于,县城的房子过剩的情况不是单纯调节价钱就可以解决的。

中国房地产还能撑多久

中国房地产还能撑多久

近期,高层会议多次表态的“内循环”,成了国内经济热词。

对于这种能够影响时代发展的大战略,有很多“嘈杂”的大胆言论:经济内循环就是“闭关锁国”!经济内循环就是“经济内卷”!

大胆是够大胆,但是不对。

众所周知,分析事件不能断章取义,阅读理解必须看全文。

关于这个词的完整表述是“中国在应对外部挑战的同时,应立足于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01

要理解“内循环”, 先来看看“外循环”是什么。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 历史 ,经济飞速增长有三驾马车功不可没:投资、消费、出口。其中投资和出口是重头戏。

出口,不用说就是“外循环”,也就是“坚持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体系”。

过去的中国劳动力性价比很高,做出来的东西物美价廉,全世界都在购买中国商品,所以只要抓紧生产,就能迅速赚钱,由此也带动了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比如长三角的苏州和珠三角的东莞,就是典型的以外贸出口发展起来的城市。

这时就有人要问了,出口的生意做的好好的干嘛要变成主打“内循环”呢?综合原因很多,但是我们可以简单的从上半年的各城市GDP来看出部分原因。

从图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虽沿海地区的GDP排名仍位居前列,但显然内陆省份经济增速普遍较快,而这正是由于这些地区没有较大的外贸依赖度,因此受影响相对较小。所以,在面对疫情冲击和异常艰难的外部环境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动力引擎侧重点需要变了。

这次的“经济内循环”的目标就是:扩大内需市场,盘活国内资本,发展核心产业链,坚持 科技 攻关。

还有个需要重点提的是,高层今年是首提“内循环”,但是不代表以前就不存在。三驾马车中的另外一驾马车——投资,个人理解应该算是一次“内循环”。

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下,“外循环”有些断腿,为了能够继续发力向前跑,我国决定加大政府投资,实施一系列基建工程,就是俗称的四万亿计划。

此后,通过修桥修路修高铁城市迎来快速发展,通过放宽房地产贷款和购房政策快速的挖掘了房地产的潜力。最终,经济被盘活,躲过了危机。

但是也留下了后遗症。单说房地产,首先企业高额负债运转,其次在房地产红利下实体经济式微,最后就是不断攀升的房价让年轻人不仅要掏空“六个钱包”,也不敢随便消费。

对于目前的“内循环”来说,房地产肯定不能再坐大,高额的房价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02

房地产是靠负债搞起来的,企业负债,居民也负债。

根据央行在2020年最新的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的负债参与率是56.5%,其中房贷是家庭负债的主要来源,房贷占了家庭总负债的占家庭总负债的75.9%。

这么高的负债率,房价能跌吗?一旦房地产出现问题,银行就会出现大量的死账,引起一系列的金融风险,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房价能涨吗?不能。经济“内循环”,就是要扩大内需,通过消费带动产业升级然后解决就业最终提高居民收入再把钱投入到消费里,这样才是良性的循环 。

银行的钱继续流到房地产,房地产继续火热,居民收入跑不过房价,没有消费没有产业升级,良性循环,只能是个梦。

还有个重点问题是,不仅企业和居民的负债率高,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也很大。大部分小城市产业单一,土地成了地方政府的重要资金来源,在经济“内循环”的主导下,要想控制住房价,未来土地供应和价格也必须得到严格的控制。

对于目前的居民意愿来说,基于过去十几年的房地产红利,大家仍然坚信只有把钱放到房地产才能获得“安全感”,怎么办?“住房不炒”来了。

其实根据这几年国家的策略仔细品,经济“内循环”的布局早就开始了。国家层面一直在强调房子的居住属性而非投资属性,再通过一系列的调控来限制房价。从信贷层面,国家也一直在严格查处并控制资金流入楼市,并扶持实体经济以及大力推动 科技 板块崛起,因为 科技 自主自强是内循环的破局关键,是应对国外环境的利剑。

所以,未来对于房地产的调控只会越来越严格,“住房不炒”肯定是要严格执行下去,遏制房价上涨的理念不会变,把整体房价维持在一个较窄的浮动空间内是国家想要达到的效果。

另外,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各城市基础工资和养老金等政策可能会持续延伸下去,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解决贫富差距,内需才能更好的推动。

在外斩杀,在内也要形成后盾。“经济内循环”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房地产业也将进入长期调控,经济“内循环”总体是向好,如果维持如今的房价,至少大家不用为房价暴涨而焦虑,加之收入若能够持续增长,拥有自己的房子也是指日可待。

同时,房地产“投机性”的赚钱渠道也被关闭,财富的分配也会多一点“公平性”。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snav.com/caijing/9161.html

(0)
上一篇 2023年3月22日 08:51:27
下一篇 2023年3月22日 09:07: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