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还能撑多久
美团饿了么离寿终或许很快或许还需要一个过程。大胆预测一下5年,快点3年吧,美团饿了么肯定完蛋。
这不是咒他们,原因如下:
先进的技术创造了新模式新体验,资本恰恰通过新模式对市场进行了垄断,进而最大化剥削商家 骑手 消费者等各方切身利益。
违背了大众利益
违背了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
违背了互联网技术以及未来互联网经济模式发展的核心理念。
也就是共创共享共赢以及去中心化才是未来。
取而代之的只有是当下承受剥削最严重的群体,餐饮行业草根创业实体。全国全行业揭竿而起的时机就在眼前,一旦出现成功模式,那便是星星之火即可燎原。
未来餐饮平台将不是第三方而真正是和餐饮实体合二为一的平台,新平台的核心价值将不是平台本身赚多少钱而是帮助实体赚多少钱,孵化出多少有生命力的新的品牌,新平台的价值更体现在不但使实体兴旺,更使人人受益,大家可以自愿加入成为平台合伙人,分享自己最喜欢餐厅以及餐品,甚至可以零成本经营一家自己的线上餐厅,从而使人人可创业餐饮,大众分享餐饮行业不断蓬勃发展的利益。
未来可期!
过激的速度崇拜,上市后的利润压力,已经让美团和饿了么的外卖业务,几乎走到了临界点。
送餐超时,可能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平台单一性对骑手罚款,把所有压力都推给毫无反抗机会的骑手。
骑手们不仅送餐中全程小跑,没时间休息,还要时时刻刻准备好承担全部责任,不管这责任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原因。
从最初抽成5%,到现在最高抽成25%,再加上时不时分摊满减、红包、配送费,本来利润就不高的商家,生意更加难做。
前几年还有专门做外卖的餐饮创业者,现在已经基本消失无踪。那些做的好的餐饮店,都非常重视堂食,外卖只是一种宣传手段。忙碌里平添了许多辛苦,对实际收入的增加,却是可有可无。
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享受过大额补贴和红包的用户们,一天天面对越来越少的满减折扣,不断缩水的外卖分量,涨价的餐盒费、送餐费,心里当然不好受。
大部分人会提前订餐,其实晚到一些,没什么大不了。只是谁的日子都不好过,工作上生活上各种不开心夹在一起,需要排解。一份迟到的外卖,也许就很不幸的成为了情绪的发泄口。
以打车市场举例。 达成垄断的滴滴,为了盈利,对用户提价,对司机提高抽成,市场马上涌入了新的竞争对手,再次把滴滴打回亏损。
美团、饿了么也是一样。 达成垄断后,为了盈利,对用户减少补贴,对商家提高抽成,对骑手加倍压榨。市场上很有可能会陆续冒出新的竞争对手,把他们打回亏损。
从长远来看,一个零和效应的商业模式,永远无法取得平衡。 要么改良商业模式,提供更高的价值。要么收缩规模,保持可盈利的范围。不然,外卖这项业务,只会逐渐边缘化,慢慢沦为巨头们的一项辅助功能,聊胜于无。
美团已达6000亿港币市值,综合业务遍布食住行几大刚需行业,外卖出岔子,顶多这块业务萎缩了,不影响其他版块。饿了么背靠阿里,资源不断,仅从“给美团添堵”的角度,阿里也不会让他倒下。
跑了一周乐跑试水,这是美团乐跑规则,坑死人,经常准备出发了,给派来单子,接了超时扣3元。不接扣10元。
我还记得李彦宏说:团购这个商业模式已经过时,5年以后会一家都不剩。这是李彦宏在2015年说过的话,如今过了5年,美团的市值硬生生将百度给挤出了BAT的铁三角中,现在你可以看到美团的市值,高达6052亿港元。
美团,在千团大战中脱颖而出,可见它优势的地方。但是,李彦宏的说法,现在来看也没有错,我们知道的是,百度糯米等等团购网站早已经消失了,甚下的团购网站,也不过是美团等寥寥无几,可是你得知道的是,现在的美团重点并非是团购,而是美团外卖呢。
这里阿里巴巴很聪明,但是耗费却不小,在阿里联合蚂蚁金服,花费了95亿美元,收购饿了么之后,口碑、哈啰、高德、嘀嘀、盒马等阿里系品牌,在外卖、点评、共享单车、打车、生鲜等领域和美团进行对比。
然而,相对于美团来说,饿了么的威胁不可谓不大,艾媒咨询在2018年,一二线城市订单份额分布中,饿了么份额已经达到47.4%,可见饿了么的优势越来越强了。
背靠阿里系,饿了么有了提升,这种提升确实会让美团受到了掣肘。但是,你得知道在面对外卖行业发展越来越快之际,美团,饿了么确实会受到一些新的挑战,这种挑战我认为是新的形式需求,以及外卖骑手的压力,如果骑手的工资提升,外卖价格提升,商家还会继续卖?消费者还会继续买?
这是,美团和饿了么需要考虑的,市场,骑车,企业,以及消费者之间平衡关系。
3-5年后,可能就会有一大批骑手下岗。
1、竞争会很激烈(可以是和人竞争也可能是机器)
2、配送费会越来越低(给到配送员的)
我们看到美团外卖和饿了吗 类比的是订餐跑腿业务的聚合平台。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可以看到,行业其实已经发展到另外一层高度。对今后的发展是有很优势的。
用户习惯养成 。由于长时间的补贴,很多人已经养成了订外卖比到店吃更划算的思维,讲道理外卖包含菜品和配送,理论上价格要更高。
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从2015年行业交易规模进入高速增长,至今连续5年以来,依然维持全行业规模稳定扩大。
第一个是根据易观统计国内外卖市场交易份额,美团是53%,而饿了么+饿了么星选是43.9%。
第二个是外卖APP月活跃量,饿了么月活跃人数5584.4万,而美团是3560.5万。
个人认为在未来的几年里,发展前景还是很好的,毕竟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离不开外卖!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近几年外卖发展趋势,2014年到2015年是外卖红利期,你上平台就可以赚钱,2016年到2017年平台补贴大战,这个时候商家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外卖成了商铺的标配,只要你平台补贴多你也能够赚到钱,2018年开始则将是精细化运营的时代,高品质的商家源源不断的进入,行业趋势必将是成就品牌类型商户。
对于平台而言,2016到2017年补贴大战平台是亏钱的,2018年,平台亏损和盈利大致达到一个均衡点,对于美团、饿了么来说,相比盈利,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形成新的消费方式会更重要,因为2019年了,场景为王,必将到来!
美团饿了么外卖在人们心中形成固有的场景化,比如你吃饭会想到打开美团和饿了么外卖,买衣服会想到上淘宝,而且人一日三餐,吃饭的时间占比是一天中的八分之一(大致按1小时来算),线上外卖平台也导致周围商圈的菜品价格透明化,打个比方,你周围有两家面馆,1家在你附近价格略贵,还有1家比较远但是价格便宜,你可能更倾向于前者,但是有了线上外卖平台后,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周围几公里的餐品价格,并进行对比,从而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下单。
很多餐饮商家可能一开始是抵触上线上平台的,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你不上线就意味着失去了更多的曝光引流,获取更多用户的机会。美团和饿了么聚集了商圈的餐饮商户,给商户提供了技术和服务的支持。
刚从美团出来不久,从业3年,从开始的补贴商家,烧钱开发市场,到现在的商家抽点高,骑手工资问题,商家出餐慢骑手杀人问题等等,骑手和商家一推怨言,两大巨头开始唯我独尊的样子,配送费八九元顾客喜欢就叫,不叫你就饿,商家为了赚钱,多个平台多个销量没办法总要生活,骑手更没办法,为了生活还是要去做,就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社会 对外卖平台舆论在大,对他们一点影响没有都没有,所以今年我就想做一个跟美团一样平台出来,就算推不倒他们,摇一下他们也好
商家这边,美团和饿了么已经成了一个两家大平台,现在的主流舆论都在喷这两家平台的高额提点,认为美团和饿了么两家都是在剥削所在平台上的商家的利润。
实际情况是美团和饿了么为了大力推广平台补贴顾客,现在都处于亏损的状态。两家在用资本的力量,推动着外卖到行业的发展,好歹是往好的方向上走。
两家平台都是处于发展期,为了积累客户,前期已经投入很多资金。这也让人们对于外卖的印象就是便宜,为了不再亏损,可以转为盈利,外卖以后肯定是越吃越贵。
照着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个人大胆预测两家还能做6年。不过还是希望两家可以长久做下去,毕竟外卖真的很便利呢。
美团就不是纯粹做外卖业务的,不可能会轻易倒下。饿了么背靠阿里巴巴,扶持到位、资源不断,也难以落入“窘境”。再言“民以食为天”,只要有人群需求,外卖业务就一样还会有市场。也难以倒台之说法。
如今的外卖市场,除了美团便是饿了么。以往百度外卖虽有其一席之地,不过也难以和这两大“独角兽”一绝高低,后来也被饿了么收购了。
无论从交易额占比还是用户使用平台分布中看,两者都在强势掌控着整个外卖市场。
早些年外卖行业兴起之时,不乏各类平台。但角逐中只剩下了美团和饿了么。说到底,外卖行业始终还是一个靠庞大资金来支撑的行业。
简单说来,就如新用户补贴,这就是平台真金白银烧钱来补贴的。平台之争其实也就是用户的争夺战,谁能更好源源不断吸引新用户,就能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为了提升市场份额,外卖平台不断通过补贴的方式来持续发展用户、留存用户。
而关键的,在市场的拼杀中,美团和饿了么都绝非是“一己之力”而获得成功的。饿了么来说,有阿里的生态加持就是绝大的优势。像阿里推行88VIP之际,饿了么也顺应地和阿里生态各会员体系打通,实现数据共享。这也必然性地助推饿了么超级会员的增长,带动其业务发展。而背靠腾讯的美团其实也是如此。
就美团而言。如今我们提到美团,首先想到的已经不再是团购,而是覆盖中国所有城市的外卖业务。但也远远不仅局限于此。
以团购起家的美团,现在做了外卖、酒店、共享单车、网约车、买菜、生鲜等业务…美团外卖的生态协同更多聚焦在吃喝玩乐生活服务体系内,目前美团外卖已经拥有美团APP、美团外卖APP、大众点评APP、微信、QQ等多元化入口,可以满足用户不同场景下的点餐需求。
像日前公布的中国上市公司500强榜单中,美团点评就挤入了前20,以5301亿的总市值位居第16位。
美团、饿了么业务在不断壮大的同时,也有了各方“唱衰性”的争议。外卖平台“稳固”后,就在“收紧门槛”。继续留在美团平台的商家,只能靠减量、涨价等方式维持自己的成本?随之而出现的问题是,“贵了”、“食物劣质了”、“配送效率慢了”、“服务态度差了”…显然,这些都让消费者难以“买单”。
前段时间美团外卖小哥伤人事件,就有谁是谁非的争议性。是平台规则苛刻要背负一定的责任也好,或者业务员素养要提升也罢。但外卖小哥何尝没有怨言,兢兢业业的付出,可能很多时候也未必能得到理解?
或许事实便是,外卖行业现在也正坦露着一些弊端问题。问题的本质不想再去深究了,但这是以往现在未来都会存在的问题。不过,这始终难以颠覆外卖行业,至少不具备令其倒台的“潜力”。
新平台价格低廉的道理咱懂,但它们没有机会。当行业出现“垄断”的情况,其实多层面而谈都是不利好的。盼求的是,未来能有更好的“转化和适应”…
2019年美团还能活多久
而现在美团骑手已经分为五类:美团专送,乐跑,畅跑,同城核心和美团众包。
我们把专送骑手比作正规军,乐跑、畅跑和同城核心可以算作地方部队,而众包骑手只能称之为游击队。专送跟众包是不冲突的,真正挤压众包骑手生存空间的是乐跑、畅跑和同城核心!毕竟他们都是从众包骑手中分裂出来,接派单的平台都是共用的。
畅跑:主要配送超近单,门市单等易送单。
配送距离主要集中在几百米到1公里左右的近单, 多数都是取餐点和送餐点相同的简单订单打包配送。配送单价低,应该是每单2元多。
乐跑:主要配送2公里-4公里左右的订单。
乐跑是第一个从众包中分裂出来的。刚开始乐跑不显示单价,没有高价单和底价单的区别,只按照单量来计算收入。之前众包骑手不愿意接的底价单,在乐跑这里完全不是问题。因为不用考虑单价的因素,乐跑骑手的接单让众包骑手单量逐步下降。
因为引入了乐跑的竞争,众包骑手只能无奈的一次次接受平台的降价。
乐跑、畅跑和同城核心全方位、无死角地覆盖了城市的所有配送范围。据说他们可以比众包骑手提前一步看到平台订单,进而提前挑选自己满意的订单,平台也会优先把优质单派给乐跑和畅跑骑手。而当平台单量不足的情况下,会优先给乐跑和畅跑派单,众包骑手只能跟在后面吃点残羹剩饭!
我用一天跑200元配送费的单量变化来做个对比:
一天30单—200元配送费 –刚开始干
一天40单—200元配送费 –降低配送费后
一天50单—200元配送费 –再次降低配送费后
虽然单价不断降低,但是为了多赚点额外的收入,还是可以接受的,无非就是每天多跑几个小时。
可是现在即便延长工作时间,也完全达不到自己的预期了。而这个周末的跑单,直接让我下定决心暂时放弃外卖兼职。
4月9号,从早上9点到中午12点,一共跑了47元。到下午6点钟,一共跑了67元钱。
4月10号,早上9点到中午12点,平台一共给派了3个订单,配送费不到14块钱。而且平台也没有单子可以抢。
大部分的时候都是一单一单的配送,这样基本是不赚钱的。
一个配送距离3公里的订单,配送费3.7元。取餐距离+送餐距离按照3.5公里算。送过去后大概率是没有单子的,需要自己重新跑到出餐多的商圈。所以这一单实际上的骑行距离在6-7公里左右,按照1公里2毛的油费,就是1.4元左右。这一单最终赚2.3元。
如果一个小时就送一单的话,可以说是在免费打工了。
可能是最近受疫情的影响比较大的原因吧,整体的订单量都比较少。所以还是决定先暂停一段时间,找找有没有其他合适的兼职。
美团还能活多久
网上社区团购你们少说了,可不止它们俩个,还有京喜拼拼,淘菜菜。我一直在上面买。我认为坚持到底没问题,因为这都是经历过 社会 大浪淘沙优胜劣汰剩下的商业巨头,要倒下早倒下了,能坚持到现在说明很有实力,还有利润空间。否则人家早就不干了。
社区电商平台只要有人融资,每个社区电商平台都不会倒闭,平台要赚钱,团长也要赚钱,司机也要养家糊口,消费者还要省钱,社区团购一开始疯狂补贴抢消费者,现在一地鸡毛,消费者不在为其买单,由于平台没有钱融资,得不到补贴消费者,消费者就不会买账,部分活着的社区团购也在垂死挣扎,比如十荟团和橙心优选账面上没有钱了,只能裁员或者关闭部分城市仓库和取消团长权限,自生自灭。 至于美团优选和多多买菜、淘菜菜背后都有大佬融资,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倒闭,兴盛优选不一定能走到底,我最看好美团优选,因为他的价格便宜,质量好,但是给团长的佣金太少了,多多买菜货最差,价格最低,消费者都是老百姓或者年龄大的老人购物,团长收益比美团优选还低,多多买菜不值得做,兴盛优选佣金最高,货质量好,但是价格有点高,购物人群少。
盈利就是他俩家关门的时候!团长要赚钱,送货司机要赚钱,百姓要薅羊毛。等哪天和超市菜市场一个价你还会买吗?现在都是赔本赚吆喝,占领市场。任何生意不可能一直烧钱,最终目的是为了赚钱,问题是环节这么多怎么赚钱?
社区团购本身不是平台赚钱,而是养成网上购买的习惯至于盈利那是后续的事情,目前无法盈利。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snav.com/caijing/4970.html